个人中心 我的学堂 我的旅行 退出账号

清华大学大三作品赫尔辛基海滨教堂——即便无门无窗,漏风漏雨;吾心归处,便是信仰

建筑学院 建筑学院

作者:董姝辰
原文链接

3bd690c299cfea397fbb7646570a9858-sz_754230.jpg

26892305ee322917e5bdab9d73bbce36-sz_66921.jpg

洞穴意象与草图

洞穴是人类最早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。

洞穴对于人类来说,是一个把风霜雨雪、野兽猛禽都隔绝在外的庇护所,把一个相对封闭的安全空间从自然中剥离出来。

但洞穴本身又是幽深神秘的,是一部分被深藏的,永远不可探究穷尽的自然。路径的曲折、光线的迷幻、巨大的连通而繁复的空间所带来的气场,都在叙述人的渺小和万象的离奇。——它是安全,又是威慑。给人庇护,又使人敬畏。洞穴,宗教,是一种本质的两种存在方式。

507bd6c8d541493041fb3f6765f56bd4-sz_295929.png

总平面图

50a0673b760b3be89abd4de4f23ea4b6-sz_62298.jpg

草图

这次的设计是一座位于赫尔辛基海滨的基督新教教堂。王昀老师组里,题目和地段都是由自己决定的。当时凭直觉选了赫尔辛基海边的绿地,那是一个无比空灵深邃的图景,我所见的其他任何地方都不能相提并论。评图的时候这个选择毫无疑问地被质疑了,因为我的小教堂与赫尔辛基的历史文脉和建筑风格毫无关系。但我觉得民族性不等于在地性,并不是基督教堂需要关注的内容。教堂应该是高于文化之上的一种对于人类与世界关系的认识,反而应该是抽象的,不带烙印的。至于各地用自己传统的建筑形式解读教堂,是一种对于建筑形式理解的惯性,并不触及宗教的本质。

2af235e248aaf83798832783f2bbc39f-sz_39555.jpg

086643b3b8168f7dfb125e4d26bbf3a9-sz_33046.png

平面组织

我的小教堂是一组地上的洞穴,尝试在半室外的环境下使用这种抽象的原始语言。它不是一个隧道,而是一个处处与外界保持暧昧联系的通透的空间,植物在其中生长,阳光、风和海浪的声音从缝隙里渗透进来。入口局促狭隘,接着是一个阳光充沛、植物繁茂的场地。深入内部,洞穴愈见繁复迷惑,空间高耸幽暗。尽头是主礼拜堂,用一个高敞的空间包裹天空和海面,岩石和树丛——这些都是最真实的现实,而教堂里的观者自身是一个超越真实的真实。万物再诡秘,不过是耶和华笔下的一幅画。

3be2072e9e5750b9f2ce6c2f35a7eb2e-sz_887668.png

8cf0760d22b57ba731d09f2eaec636cc-sz_516742.jpg

我没有苛求它形成封闭的室内空间,更没有门没有窗,不通电不通水,一年四季漏光漏雨漏风,但这些都不妨碍它成为一座教堂。我认为教堂本质上不是建筑,而是场所,提供一块清洁的精神领域是教堂需要满足的唯一条件。人们睡前祷告时,地上铺一块毯子,这就是教堂。

04be3e103c2d0dcede95824820a4d3f2-sz_2658217.png

b7a996eb9908368414593f260f2979f4-sz_152258.jpg

36aa6ad7898e5bb644116d49d017e988-sz_303284.jpg

b08635942ea5249158ae91611e7c0634-sz_482772.jpg

36281d6adbbc4b99800fe16e9323c611-sz_407210.jpg

Q&A小剧场

(采访者:无预设建筑 杨扬)

Q1: 你的形式来源、空间的组织都有随机性,为什么最后这个设计功能是教堂?

A1: 直觉吧,因为它很像一系列的天然洞穴,洞穴最早是宗教活动的场所,它是全室外的,他跟教堂的本质很合,教堂不是一个建筑只是一个感觉。最后我们每个人做出来的设计都不一样,地段形式都不同,形式空间功能都隐藏在每个设计里。

Q2: 这个设计对你有什么启发?

A2: 通过这个设计,感觉设计可以放弃掉原有的常规化的概念,设计核心是你要达到的效果,一个目标,一个心里的图景,你希望给人带来的东西,把设计概念更宽泛、更扩大。

1500533723384523.jpg

个人介绍:董姝辰,清华建院四字班。济南出生,北京长大。从小和泉水为伴,相信万物有情。对所有事情习惯性质疑,执着于寻找存在方式和解决方式的新的可能性。做设计经常始于本质分析和逻辑建立,终于感情用事。希望未来的生活里能有建筑、文学和猫。


其他作品:

大地之书 | 篱苑书屋旁古籍装帧博物馆

17aff6b139bffd36bdafbc594473c7cf-sz_2412717.png

地段位于篱苑书屋所在的山地,选址在河流和沿河道路的转弯处内侧的小丘,就在前往篱苑书屋的必经之路上。为了不打破篱苑书屋的气场,将建筑溶解于山水之势中。从书屋看出去,山水依旧。

a867baecbfa67dcca7042b3b02bd9e31-sz_776755.png

db8ad29b486c1e7174050aa4078734fd-sz_233840.png

天人合一是中国古籍装帧的思想内核,即人是天地之结晶,天地万物及其运作规律在人身上皆有所投射,人与天地万物同构。而书是人思想的浓缩,因而古人将书的结构暗喻为头、颈、躯干、四肢的结构。梵筴装是古籍装帧发展中里程碑式的一形制,最早起源于经书,是书籍由线性的卷式装帧一跃转变为叠合的册页式装帧的标志。设计提取梵筴装的基本结构作为建筑构思的指导方法,用一根线索串连起基地的多个层次的内涵——山势、水势、树的聚散与人的聚散,通过建筑语言将人在建筑内部的体验转化为对每个层次的再解读。

虎坊桥城市综合体设计

50ae3988c033ac6518b1a2d90a02eb70-sz_316255.jpg

888d81b08e3803e33884a5c35303e9f7-sz_312762.jpg

193d66bd7872c91185c9916e6b7f1d53-sz_473184.png

6963bdc5c8a90d9f685698fe4a8cebc1-sz_196806.png

由分析获得实现上述图景所需的建筑层面的要求,归纳为多种可重复、叠加的模式。将每个模式转化为算法,输入地段现有建筑得到对应的改建形态。

c83686a84e650dccc4d780eb33d71736-sz_250256.png

将地段现状按不同标准分组,分别输入对应算法,得到改建雏形,整合后得到最终形态。

10条评论
百不晓生
百不晓生 2022-03-07 16:04:29 回复 0

走偏了

冷鸢
冷鸢 2020-12-25 17:38:37 回复 0

理念很前卫,但建筑体块太随机,组合的空间发生延续,产生探索性趣味,最后要不是面向大海的大体块,感觉有点游乐园的味道。

:-D
:-D 2020-11-24 10:07:15 回复 0

回复 海洋: 确实,每个洞穴都太散了,没有构成整体的美感 过于杂乱

海洋
海洋 2020-07-02 13:14:23 回复

也许创作理念确实很牛逼,但是最终呈现的作品却真看不出来有何不同凡响,说的天花乱坠,作品呢?不说别的建筑也是美学的表达,这堆形体真看不出有什么美感,好的作品你不用解释太多就能让人看到美和不能言说的意境,这个真看不出来

海洋
海洋 2020-07-02 13:14:23 回复 0

也许创作理念确实很牛逼,但是最终呈现的作品却真看不出来有何不同凡响,说的天花乱坠,作品呢?不说别的建筑也是美学的表达,这堆形体真看不出有什么美感,好的作品你不用解释太多就能让人看到美和不能言说的意境,这个真看不出来

鹤
2019-11-25 07:29:20 回复 0

我个人觉得一般

-
- 2019-09-05 16:51:50 回复 0

不愧是清华大学,学生素质都不一样(

YAN
YAN 2019-09-04 22:30:17 回复 0

建筑师把自己此情此景的情感熔铸于建筑中,然后就建筑作为一种情感的载体再传递给每一个使用者,这个过程可能就是建筑设计的内涵,我觉得这个设计师真的对自己的作品寄托了独特的感觉,真的很不错。还有为什么扛精呢

YAN
YAN 2019-09-04 22:30:17 回复 0

建筑师把自己此情此景的情感熔铸于建筑中,然后就建筑作为一种情感的载体再传递给每一个使用者,这个过程可能就是建筑设计的内涵,我觉得这个设计师真的对自己的作品寄托了独特的感觉,真的很不错。还有为什么扛精呢

YAN
YAN 2019-09-04 22:30:17 回复 0

建筑师把自己此情此景的情感熔铸于建筑中,然后就建筑作为一种情感的载体再传递给每一个使用者,这个过程可能就是建筑设计的内涵,我觉得这个设计师真的对自己的作品寄托了独特的感觉,真的很不错。还有为什么扛精呢

呦了个呵
呦了个呵 2019-08-28 04:30:49 回复 0

洞穴能避风避雨吧?

建筑学院 建筑学院

作者:董姝辰
原文链接

media@archcollege.com
建筑学院来稿须知 关闭
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!我们非常欢迎各类投稿。
几点简单的来稿须知,望您耐心读完。
来稿要求如下:

● 作品类稿件

1、高清项目实景照片/效果图/模型照片/手绘草图
2、高清技术图纸,如:分析图/主要平立剖/总平面/关键节点详图
(图片要求:无水印,格式为JPG,图片分辨率72,宽度大于1200像素)
3、详实的设计说明800字左右(word格式)
4、真实准确的基本项目信息
5、如有项目视频,请提供高清项目视频
6、贵司的LOGO、官网相关信息。(用于注明文章出处及作者)

● 其他稿件

1、配图清晰且无水印图片
2、内容有趣有料,文字流畅通顺。
3、作者姓名,若有公号请提供公号名称及LOGO
我们的编辑将在收到稿件后的3个工作日内审稿并与您取得联系,如果没有刊载也会在3个工作日内您答复。
投稿邮箱:tougao@archcollege.com
如有其他疑问请加微信: jzxy-yz
建筑学院 建筑学院

建筑学院APP

为建筑师而打造的精品应用

点击下载
close
社交账号登录
close
close
close
欢迎加入【建筑学院】
快去完善你的个人信息吧!
完善资料
等下完善
clos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