个人中心 我的学堂 我的旅行 退出账号

将至上主义绘画转译成三维空间:层岩叠影展厅/朴居设计研究室

朴居设计研究室(PUJU) 朴居设计研究室(PUJU)

作者:朴居设计研究室

…在这里,无数个节点同时隶属于两套系统

重叠、纠缠、相互交织在一起。

这必然导致透明性的空间组织,

标志着空间的转换……

-      科林·罗《透明性》

山 · 石 · 场

受业主委托,PUJU朴居設計研究室为其进口岩板品牌设计了一座300多平米的临时展厅建筑。

岩板的原材料来自自然山石,展厅的设计则发想于石材的诞生地 – 采石场。在纪录片“II Capo”中,世界闻名的鱼肚白大理石的产地– 意大利卡拉拉采石场 - 壮美如画,巨大的山体被纵横切割,石材的粉末漫天弥漫,整个场地洁白如玉,好像山地里一个巨大的舞台。另外一边,位于普罗旺斯的莱姆石采石场被Chanel选为去年新品发布的秀场。当身着艳丽服装的模特行走在采石场之中,被切割的山石成为了极具美感的抽象背景,时尚、自然、人工在这里交汇。

采石场拥有一种独特的美学气质。山体切割的几何性让我联想到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绘画。若把他画作中的彩色方块想象成被切割的石块,这些石块或漂浮,或重叠、或散落,平面的画布似乎一下子拥有了三维的指向。他富有感染力的情绪,便有了化为三维空间的可能。

在我们的设想中,“山·石·场”,借由一种至上主义的抽象和激情,成为形式构建的最初动机。将功能需求化作一系列抽象的巨石,在场地之中建立一个临时的“山·石·场”,既回应了展陈产品的基因,也融入了我们一贯探索坚持的极简抽象美学。

居于山石

美学之外看山石,在其中居住也是一种横跨不同文化的人类居住的原始模型。Ensemble Studio借由被废弃的采石场,以床垫,窗帘,桌子等最小的介质介入,改造成了一处实验性的居所。人们从现代都市的玻璃盒子里出来,重新回到山石之中,文明的历史在这里反转,建筑也回到了原点。

在金秋野的阅读中,阿道夫·路斯的Raumplan设计手法和中国园林隔空呼应,成为一种“室内造山”的方式。Ensemble Studio的项目虽然位于西班牙Menorca岛,在我看来却与传统园林中构建石头和人的关系有异曲同工之妙。这些石头来自自然,却服从于人的身体尺度,可漫游,可对望,可卧可倚,咫尺山林,寄托着人对于更大的天地自然的想象。我们将这种解读带入展厅的设计之中,意在创造一个可居可游的石群。

1625121113646521.jpg

层岩叠影

寄托着抽象山石的美学和“居于山石”的人文想象, 设计的完成仍需要严谨的结构和合理的布局根据功能。

场地被划分为4个展厅和一个前院四个展厅对应四组展示内容,以四块白色巨石定义。

白色巨石有的落地,有的被带有色彩的巨石支撑,并且相互重叠,形成构成感强烈的立面和空间关系。

入口以水池和小尺度的石头形成景观,呼应整体的空间概念并形成空间的序幕。

进入内部后,空间流动而连续。不同的房间,结合屋顶和墙面的孔洞,形成彼此的对景,从不同角度形成穿透和对望关系。

由于形体交叠和穿透产生丰富的内部空间,而彩色玻璃和墙面则充当着空间的标识物并丰富空间的体验。

定制岩板灯具在墙面氤氲着微光,夹在超白玻璃、岩板、白色肌理漆墙面之间,在微观尺度上创造出“层岩叠影”的美学。

“层岩叠影” 的设计缘起于自然山石和抽象主义的美学嫁接,寄托着居于山石的诗意想象。由于实际条件的限制,这次展厅只能在一层平面上实现,在垂直空间层面的穿插留下更多未来探索的可能。

△轴测图


技术图纸

△平面图


项目信息

项目名称:层岩叠影

设计事务所: 朴居设计研究室(PUJU)

项目地址: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

建筑面积:320㎡

主创设计:遥千 张润泽Renzo

设计团队:李诗楠Lexi Ruby 王佶 夏清雅

设计时间:2021年2月 – 6月

摄影:Guo Jing

文字/翻译:Renzo

工作室网站: www.pujudesign.com

邮箱:renzo@pujudesign.com

0条评论
朴居设计研究室(PUJU) 朴居设计研究室(PUJU)

作者:朴居设计研究室

media@archcollege.com
建筑学院来稿须知 关闭
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!我们非常欢迎各类投稿。
几点简单的来稿须知,望您耐心读完。
来稿要求如下:

● 作品类稿件

1、高清项目实景照片/效果图/模型照片/手绘草图
2、高清技术图纸,如:分析图/主要平立剖/总平面/关键节点详图
(图片要求:无水印,格式为JPG,图片分辨率72,宽度大于1200像素)
3、详实的设计说明800字左右(word格式)
4、真实准确的基本项目信息
5、如有项目视频,请提供高清项目视频
6、贵司的LOGO、官网相关信息。(用于注明文章出处及作者)

● 其他稿件

1、配图清晰且无水印图片
2、内容有趣有料,文字流畅通顺。
3、作者姓名,若有公号请提供公号名称及LOGO
我们的编辑将在收到稿件后的3个工作日内审稿并与您取得联系,如果没有刊载也会在3个工作日内您答复。
投稿邮箱:tougao@archcollege.com
如有其他疑问请加微信: jzxy-yz
建筑学院 建筑学院

建筑学院APP

为建筑师而打造的精品应用

点击下载
close
社交账号登录
close
close
close
欢迎加入【建筑学院】
快去完善你的个人信息吧!
完善资料
等下完善
close